我們立足本地,放眼全球集團主頁 - 繁體中文
鴻海集團
集團首頁
亞洲
中國大陸
美洲
美國
墨西哥
歐洲
捷克
斯洛伐克
3+3 焦點動態
3+3 焦點動態
鴻海自2019年11月正式對外宣示佈局三大未來產業以及三大核心技術,作為公司下一階段的成長動能,其中三大未來產業,分別為「電動車、數位健康、機器人」領域。這三大未來產業具有現有市場規模龐大,總計規模1.4兆美元以上;此外年複合成長率(CAGR)夠高,平均大於20%以上;未來成長契機,也與鴻海本身產業經驗以及優勢具有高度結合。三大核心技術則是「人工智慧、半導體、新世代通訊」,這三大關鍵技術領域,將做為公司發展三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。鴻海公司每年透過舉辦鴻海科技日Hon Hai Tech Day,向外界展現公司在「3+3」領域的部分成果。
活動訊息
NVIDIA GTC於華盛頓特區盛大舉辦 劉揚偉董事長應邀出席Pregame Show
2025/10/29
NVIDIA GTC於華盛頓特區盛大舉辦 劉揚偉董事長應邀出席Pregame Show
現場大秀最新NVIDIA GB300 NVL72 首次揭櫫廠區最新智慧製造技術【2025.10.27 美國華盛頓特區訊】NVIDIA(NASDAQ:NVDA)GTC大會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盛大舉辦!鴻海科技集團(TWSE:2317)董事長劉揚偉除應邀出席大會Pregame Show,集團也在現場展示最新AI基礎架構NVIDIA GB300 NVL72,並首次對外分享美國廠區最新智慧製造技術導入。伴隨著客戶需求持續強勁,鴻海已在過去一年擴大AI伺服器相關投資規模,集團未來將持續與 NVIDIA合作,並在德克薩斯州、威斯康辛州、加州等廠區持續擴產,以滿足其需求。 劉揚偉董事長於大會Pregame Show直播節目中表示:「鴻海與NVIDIA擁有著非常出色的合作夥伴關係。我們的團隊正把最先進的AI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帶到美國,這將有助於我們的頂尖客戶在AI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」。 本次在華盛頓特區所舉辦的GTC大會現場,鴻海也展示最新NVIDIA GB300 NVL72,展現集團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強大研發與整合實力,象徵台灣在全球AI供應鏈中扮演的重要樞紐角色。 鴻海科技集團自1985年赴美國投資,是集團首先布局的海外地區,目前在全美12州設有超過40個營運據點,業務涵蓋消費智能、雲端網路、電腦終端、元件及其他四大產品領域。作為全球主要AI伺服器製造商之一,鴻海持續協助科技企業建構AI基礎設施,目前已在德州、威州以及加州建立生產據點,支援區域性客戶的伺服器需求,未來將視產業趨勢與合作條件,進一步評估擴大投資的可行性。 鴻海目前正與NVIDIA在美國休斯頓,共同打造新世代AI伺服器智慧製造工廠,利用NVIDIA Omniverse函式庫預先做規劃並模擬各種場景,以打造最佳化的工廠環境,同時採用 NVIDIA 物理框架PhysicsNemo來開發即時熱流分析的 AI 代理模型,利用NVIDIA Issac做全廠AMR的路徑規劃等,並透過NVIDIA Metropolis視覺AI系統監控生產作業,強化品質與安全管控。 此外,該工廠也將成為全球首批導入NVIDIA Isaac GR00T N模型驅動的人形機器人之生產基地之一。鴻海與NVIDIA將以此為基礎,打造世界領先的AI智慧工廠標竿。 鴻海也是美國最大製造業協會——美國全國製造商協會(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anufacturers, NAM)正式會員。2025年,集團美國總部負責人蕭才祐獲NAM邀請擔任董事會成員,與來自各產業的製造業高階主管共同推動美國先進製造、政策倡議與產業永續,象徵鴻海深耕美國市場的承諾與在產業中的影響力。 展望未來,鴻海將持續聚焦AI結合三大智慧平台,強化台美產業合作,並透過在地投入與技術創新,支持供應鏈發展與人才培育,推動全球轉型與永續成長。
2025/10/29
AI+醫療三強聯手!鴻海攜手臺北榮總簽署智慧醫療戰略合作意向
2025/10/23
AI+醫療三強聯手!鴻海攜手臺北榮總簽署智慧醫療戰略合作意向
鴻海宣布捐贈三億推動AI多模態模型與智慧醫院建設 共創台灣特色醫療新標竿 【2025.10.23 台北訊】鴻海科技集團(TWSE:2317)今日宣布,正式與臺北榮民總醫院簽署合作意向書,雙方將在臨床驗證、AI多模態醫學模型開發及智慧醫院部署三大方向展開深度合作。此合作結合鴻海在AI、雲端與自動化領域的技術實力,以及北榮珍貴的臨床數據與研究能量,鴻海同時宣布將捐贈新台幣三億元經費,分三年期投入相關合作專案,期待共同打造具台灣特色的AI精準醫療與智慧醫院新標竿。 科技結合醫療:以臨床為基礎 推動精準健康 隨著AI與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,醫療產業正加速數位轉型。臺北榮總長期深耕臨床醫學、智慧醫療與研究創新,在醫療品質、病人安全與科技導入方面居全台領先地位;而鴻海近年持續推動「3+3+3 轉型策略」,其中「數位健康」不僅是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柱,更是企業回饋社會的具體實踐。 鴻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,我們這次的合作,不只是鴻海與北榮的攜手,更是「台灣、北榮、鴻海」三強聯手!台灣的健保制度與醫療照護品質舉世聞名,北榮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,擁有深厚的臨床與研究實力;鴻海則從製造業起家,已成功轉型為AI智慧平台與解決方案的領導者,在AI資料中心、雲端與自動化領域居全球前列。這次合作,就是要把「醫療的深度」與「科技的廣度」結合起來,為台灣開創智慧醫療的新可能。 北榮院長陳威明表示,鴻海科技集團以全球領先的製造品質與效率聞名,近年積極投入AI智慧醫療領域,展現驚人成果。北榮擁有龐大臨床資料與優秀醫療團隊,是AI多模態醫學模型開發與臨床驗證的理想場域。此次合作不僅象徵醫療與科技的深度融合,更代表為台灣未來醫療發展「一起做一件大事」。 陳院長特別感謝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慷慨捐贈三年三億元研究經費,開啟醫療與科技攜手創新的新篇章。雙方將於北榮科技大樓設立智慧創新研究室,結合臨床應用與技術研發,打造智慧醫療示範基地,推動台灣智慧醫療邁向國際舞台。 三軌並進:智慧醫院自動化 X AI多模態影像醫學模型與數位孿生 X 在宅醫療 本次合作將聚焦三大主軸:智慧醫院自動化建設、AI醫學多模態模型研發、在宅醫療應用落地,並以「Dangerous(危險)」、「Repetitive(重複)」與「Value(價值)」三大維度為核心,讓科技真正解決醫療現場痛點,創造臨床價值。 1.Dangerous(危險):智慧醫院自動化,打造更安全的臨床環境。 雙方將導入化療與放射性藥品自動化配藥機器人,建立更安全的藥師作業環境,減少人為風險並提升準確率與效率;同時推進 TLA 檢驗室自動化管理系統,實現血液、藥品與廢液全流程智慧化,全面提升醫療安全與作業效率。 2.重複(Repetitive):智慧輔助與遠距監測,減輕醫護負擔。 透過導入 AMR 智慧搬運機器人與外骨骼裝置,協助醫護人員搬運與翻身,減輕照護壓力,讓醫護能專注於病患照護。此外,雙方也將導入鴻海 CoDoctor健康檢測設備與遠距生理監測平台,讓「Hospital at Home」在宅照護概念於榮總落地,應用於長照 3.0 及榮民之家健康守護,延伸臨床照護的深度與廣度。 3.價值(Value):多模態AI醫學模型,發展具台灣特色的AI生態系 雙方將合作開發 「CoDoctor AI 多模態醫學模型」,以臺北榮總在癌症治療、神經醫學、心臟疾病、及放射診斷等領域的豐富臨床資料為基礎,結合鴻海 AI 運算平台與數位孿生技術,建構涵蓋多模態的 AI 醫學模型。目前已規劃從失智症、攝護腺癌、肺癌、乳癌、冠心症等多領域出發,建立疾病風險預測、診斷與治療輔助系統。這些模型不僅能強化醫師臨床輔助判讀能力,更將成為具在地數據主權與醫療實證基礎的 AI 生態,展現臺灣自有的智慧醫療競爭力。 未來,雙方將持續在臨床驗證、AI 模型開發與智慧醫院部署三大方向深化合作,於臺北榮總院區打造智慧醫院示範場域,展現臨床實踐與科技創新的結合成果。 關於鴻海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(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:2317)於1974年肇基於臺灣,以模具為根基,擴展為高科技服務企業。在電子代工服務領域(EMS)市占率超過四成,排名世界第一,涵蓋消費性電子、雲端網路、電腦終端、元件及其他等四大產品領域。在全球24個國家地區設有據點,員工總人數於季節性高峰時超過九十萬人。 2024年合併營收新臺幣6.86兆元,名列《財富雜誌》(Fortune) 全球500大企業排行榜第28名。 近年來,鴻海積極投入「電動車、數位健康、機器人」三大新興產業以及「人工智慧、半導體、新世代通訊技術」三項新技術領域,以「三加三」結合作為集團重要的長期發展策略,為全球標竿客戶提供完整解決方案,成為全方位智慧生活提供者。如需更多資訊,請參觀 www.honhai.com。 關於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民總醫院(Taipei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, TPEVGH)創立於1958年,是臺灣歷史最悠久、規模最大的醫學中心之一。醫院秉持「以病人為中心、以品質為導向」的理念,在臨床醫療、研究創新與教學訓練等領域皆居全台領先地位,擁有完整的專科醫療體系與跨域研究能量。院區現有約 3,100 張病床與近 1 萬名員工,並設有桃園、玉里及員山等7家分院,形成臺北榮總醫療體系。近年積極推動智慧醫療、精準健康與AI臨床應用,連續入選《Newsweek》2024與2025年度「全球最佳醫院」(World’s Best Hospitals),展現國際醫療競爭力。此外,在2025 年全球前 2% 頂尖科學家(World’s Top 2% Scientists)名單中,臺北榮總體系共有 7 位臨床醫師入選,顯示其在臨床研究與學術影響力上的領先地位。如需更多資訊,請參考www.vghtpe.gov.tw。
2025/10/23
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前瞻研究成果 獲Nature Physics接收發表
2025/10/21
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前瞻研究成果 獲Nature Physics接收發表
量子計算首次實現魔術態淨化常數開銷 資源消耗突破精度瓶頸【台灣台北–2025年10月21日】鴻海研究院(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, HHRI)量子計算研究所最新量子容錯計算研究成果再傳捷報,近日發表的論文《Constant-Overhead Magic State Distillation》獲國際頂尖科學期刊 Nature Physics 接受,於9月16號正式刊登。 鴻海研究院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謝明修、該所研究員Adam Wills (現為MIT在學博士生)與日本東京大學Hayata Yamasaki教授攜手合作,在魔術態淨化(Magic State Distillation, MSD)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,首次實現常數開銷(constant-overhead)的 MSD 協議,成功將魔術態資源的消耗固定在與輸出精度無關的水準,徹底突破過往協議必須隨目標錯誤率提升而大幅增加資源的瓶頸。研究團隊利用高性能量子錯誤更正碼,結合縱向 Clifford 邏輯閘與高效轉換機制,確保在實現容錯 T 邏輯閘與 CCZ 邏輯閘時僅需固定數量的輸入魔術態,大幅提升大規模量子計算的可行性與效率。 這項成果首次在理論上達成 MSD 協議的最佳效率,意即輸入魔術態數量不再隨目標錯誤率呈對數成長,為量子錯誤更正資源優化奠定全新里程碑。研究也展示了在訓練與編碼階段靈活運用 qudit-to-qubit 轉換,使該協議可在標準 qubit 架構下部署,進一步降低硬體門檻,並推動容錯量子計算在實際應用中的落地。 圖說:量子位元 MSD 的歷史 γ 值 Nature Physics 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物理學國際頂尖期刊之一,專注於物理科學領域的前瞻研究,根據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,其最新Impact Factor高達 19.3,為物理領域最佳期刊。能夠於該期刊發表代表研究成果在國際間獲得高度認可,並具有極高的學術與技術影響力。 論文連結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67-025-03026-0 關於鴻海研究院 鴻海研究院(Hon Hai Research Institute)成立於2020年,隸屬於鴻海科技集團(Hon Hai Technology Group),旗下設有五個研究所及一間實驗室。每個研究單位皆擁有高科技研究專業人員,專注於未來三到七年的前瞻技術研究,以強化鴻海的長期技術與產品創新動能,支持集團轉型為「智慧導向」,並提升鴻海「3+3+3」營運策略的競爭力。
2025/10/21
回顧科技日
HHTD24
HHTD24
HHTD23
HHTD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