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文章來源自CSR@天下】
全台最大科技製造業「鴻海精密工業」,攜手天下永續會舉辦「價值鏈培力工作坊」,匯聚近50家供應鏈夥伴熱情參與。除由天下永續會永續發展策略長熊毅晰與Renato Lab創辦人暨技術長王家祥,先後講解企業價值鏈管理與循環經濟實務兩大永續課程,鴻海集團黃奕誠經理、鍾國鉢處長、夏國安人資長、陳建廷協理及鴻海教育基金會汪用和執行長等眾多ESG主管,都輪番上台說明鴻海未來的永續策略布局,廣邀上下游價值鏈夥伴一同響應。
「環保永續不是單一企業的責任,而是整條供應鏈的共同行動,」首先上台短講的鴻海科技集團鍾國鉢處長指出,鴻海於2025年持續推進環保與循環經濟行動,目前已取得36張UL2799廢棄物零 填埋認證,其中33張為鉑金級。鄭州廠更成為集團首個取得UL白金級認證的示範園區,導入雨水再利用與生態綠化,兼顧員工福祉與環境永續。
鴻海科技集團鍾國鉢處長
在鴻海協助下,截至今年中,已有41家供應商實現100%再生電力生產,更有22家供應商獲廢棄物零填埋認證。今後,鴻海打算從製造本業繼續擴大環境影響力,努力打造「零廢」、「零碳」與「生態共融」的永續企業,帶領供應鏈共同實踐綠色轉型。
「零付費」雇傭!今年啟動供應鏈人權盡職調查
員工照顧與福祉方面,可說是鴻海近年最為人稱道的ESG亮點之一。鴻海科技集團夏國安人資長強調:「主動預防風險,才能打造共融的合作環境,」如推動員工宿舍升級行動,將原本的8人房型改為6人房,配置上床下桌與獨立儲物空間,並制定每人3平方公以上的活動空間等明確標準,實踐公司對勞動尊嚴的承諾。
這幾年,鴻海集團也設立「供應鏈共榮發展獎」與「鴻海永續獎」等獎項,鼓勵合作廠商一起落實供應鏈人權與環境管理責任。透過標準化合約、風險稽核與人權盡職調查等一系列措施,逐步提升供應鏈的永續程度與合法合規。
鴻海科技集團夏國安人資長
這兩年,不少台商都收到歐美品牌客戶的人權稽查,各國相關法令也不斷加強,有些還因為勞動人權與歧視等問題遭到訴訟,顯示各界對企業照顧員工與勞動人權的高度重視。夏國安回應,鴻海不僅強調「零付費」僱傭關係,避免外籍移工因跨國工作背負沉重債務,今年更開始啟動自家的供應鏈人權盡職調查,全面盤點潛在風險與制度缺口。
鴻海科技集團陳建廷協理也補充,「我們以四步驟管理架構,推動供應商管理制度化,」該架構涵蓋:制定管理規範、導入數位轉型、成果透明揭露、回應外部評級要求等面向。除了將供應商評比流程全面數位化,也將培訓機制與績效考核結合,透過ESG賦能課程,如綠色產品、勞工人權、零廢棄與淨零碳等主題,提升供應鏈的永續韌性。
「星光計劃」助弱勢,一對一輔導改變孩子命運
至於社會關懷方面,鴻海教育基金會汪用和執行長當天以「鴻海星光計畫」,和眾多產業夥伴分享鴻海在弱勢教育方面的推動成果。
鴻海教育基金會汪用和執行長
該計畫於113學年度,已在全台28處據點為396位學童提供協助,其中226位接受一對一的課業輔導,並針對有複雜家庭背景的學生提供支援。不僅如此,基金會也積極發展偏鄉國中的AI研習營,透過漫畫導讀、機器人組裝及程式實作,啟發學生對科技應用的興趣。
承襲鴻海的管理效率,基金會也透過嚴謹的合作夥伴篩選、教學紀錄追蹤、督學共備及師資培訓等周邊機制,確保每個個案的輔導品質。汪用和堅信:「我們確實可能改變孩子他的世界!」
身為台灣最大企業龍頭,透過這場「價值鏈培力工作坊」,鴻海不但展現其在環境、社會與公司治理上的全面投入,也希望以制度化、協作共好的合作模式,引領上下游價值鏈夥伴一同邁向更永續的未來。此舉不僅有助強化企業本身競爭力,也為產業界帶來深遠的正面影響。
圖片來源:天下永續會





